|
发表于 2005-4-5 03:08:01
|
显示全部楼层
<P>杂音只是症状之一。与其担心和猜测,不如作一个心脏彩超。请看下文:</P><P><TABLE width="100%"><TR><TD><P align=center>小儿心脏杂音不一定都是病 </P></TD></TR><TR><TD><P align=right>来源:《中国中医药报》 时间: 2004-01-01 </P></TD></TR><TR><TD># h. [% l, z# y, j- I
) e/ g- t" M" E2 E" V
$ y2 V4 [$ I+ f6 B' H1 Z7 m5 x" Q 好几次碰到这样的事:发育正常的小孩子,进幼儿园体检时却发现心脏有杂音。家长知道了,往往十分忧虑。他们很快联想到机器,正常开动时响声很有规律,有了毛病才发生杂音。心脏有杂音就是有病吗? " y9 A) E1 F- h' I, m
这种想法完全对。人体的心脏的确像一个小水泵,一刻不停地工作,将心脏里的血液磅到身体各处。其中也有类似机器阀门的装置,称为瓣膜,定时开闭,防止血液倒流。正常情况下,心脏跳动很有节律。用听诊器只能听到“咚嗒、咚嗒…… ”的心音,听不到杂音。 4 Q1 E3 C9 z4 u( s
小儿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新陈代谢旺盛,各个器官,所有组织需要的氧气和其它养料较多。为了满足需要,小儿体内担负运送养料重任的血液所占的比例比成人要高。成人血液重量占体重的6%~8%。而小儿则为8%~10%。但是小儿心脏的收缩力量却比不上成人,必须加快博动,保证供应。胎儿的心跳大约140次/分。血液流经心脏或大血管时,会引起心房、心室等结构的震动,但一般听不到震动的声音。如血容量增多,血流加速,这种震动就会发出声音。近年来,用灵敏的超声技术发现部分小儿由于瓣膜发育不完善,心脏收缩时,房室间可产生轻微返流而引起声音。它们虽称为杂音,但不伴有任何心脏血管的病变,医生常称之为“生理性杂音”。
7 S+ Z" D3 y. q$ C5 V 生理性心脏杂音传地范围局限,音调一般较低、柔和。小儿吃饭、睡觉、各种活动和发育都没有异常,将来也不会有影响。据统计,一半以上的健康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。小儿生理性杂音一般最早出现在乳儿期2~3赠的儿童增多,3~7岁最多。随着年龄增长,器官功能渐趋成熟,心脏瓣膜功能完备,生理性杂音会自然消失。
; _4 ~# K0 K' w* Q 上儿心脏杂音绝大部分是生理性杂音。也有少数是由疾病引起的。如发热、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小儿,因为缺氧、血液粘稠度减低等原因,血液流速加快,虽然心脏本身没有异常,也会产生心脏杂音,这种杂音称为“功能性杂音”。当原来的疾病治愈后,杂音也会随之消失。 . Q. k0 ~& w4 V+ P; _
病理性杂音则是由于心脏本身有病变的表现之一。在小儿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,如房间隔缺损,室间隔缺损、法乐氏四联症等。心脏本身的病变及瓣膜开闭异常,血液在流动时产生异常湍流漩涡引起杂音。这类杂音粗糙、响亮传导范围较广,病变部位杂音最响。常常伴有气急、出汗多、心跳快等症状,体力不如同龄儿童。有些小儿还有嘴唇青紫,轻微活动、走路便想蹲下休息,或有关节酸痛等症状。通过作心电图,左右心导管检查、心知管造影、B型超声波、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等检查都能协助明确诊断,为治疗提供有利条件。有经验的儿科医师通过询问病史,体格检查来区分小儿心脏杂音的性质并不困难,所以,如果孩子心脏有杂音,可到医院诊治或咨询。生理性杂音不需任何处理,功能性和病理性杂音要及早治疗。</TD></TR></TABLE></P> |
|